《爱情公寓》挂羊头卖狗肉 "公寓"变"盗墓"忽悠观众
电影《爱情公寓》主体故事与前作电视剧大相径庭,观众直呼“上当受骗”。真正的“爱情公寓”部分仅占全片6分钟左右,其余时间都是在讲《盗
电影《爱情公寓》主体故事与前作电视剧大相径庭,观众直呼“上当受骗”。
真正的“爱情公寓”部分仅占全片6分钟左右,其余时间都是在讲《盗墓笔记》的故事……上周五,电影《爱情公寓》一上映,就被观众吐槽“挂羊头卖狗肉”。该片虽然上映三天收获了4.8亿元的票房,却输掉了口碑和观众的信任。
观众吐槽
满怀期待但失望而返
“感觉跟我想的不太一样,不是接续电视剧的剧情……”上周六中午,在UME影城双井店,刚和爸爸看完电影《爱情公寓》的赵同学面露尴尬。她说,自己之前在微博上得知该片的一些信息,但因为早就买了票,只得过来看。一旁的赵先生则直言失望:“都不能叫电影,加了一些电子游戏的东西进去,太没意思了!”他说,自己直接看睡着了。
2009年,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在江西卫视首播,随后几年中,该剧陆续推出三部续集,以时尚幽默的风格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上周五,被主创称作“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的同名电影上映。许多抱着看《爱情公寓》续集的观众满怀期待而去,结果满腔失望而返。这是因为除了主演,该片并不像前作电视剧一样,是发生在上海爱情公寓中的故事,一帮主演穿越进了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的世界,与书中人物吴邪、张起灵展开了一场古墓探险。
相较于影院观众对该片矜持而客气的态度,大量看过电影的网友大呼“上当受骗”,对该片展开轮番吐槽。网友“芸芸侠”在豆瓣激愤地评论道:“和爱情公寓没有关系!连主角都不是!主角其实是袁弘,电影是盗墓笔记!大家千万别再买票了!看了20分钟,影厅里人走了一半!我是硬着头皮在看!”有网友直言,该片应该叫“盗墓公寓”,还有网友调侃,该片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诈骗电影”。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低至2.7分。
影评人说
忽悠观众污染行业生态
去年8月,网上传出消息:《爱情公寓》主演聚首,正在拍摄一部名为《新次元冒险家》的盗墓题材电影。不过,到了今年5月,电影《爱情公寓》突然宣布定档,此后的所有宣传物料中,再也见不着和盗墓相关的内容,只不断提醒观众该片是《爱情公寓》主创的回归之作。就连影片上映时间也临时延后至上周五14时,以忽悠更多不明真相的观众买票。
“这个电影充满了忽悠,因为它是靠所谓的情怀、主创阵容回归去吸引当年的电视剧粉丝来看电影,但实际上电影故事并不是粉丝所期待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大的差距。”影评人曾念群说,这种行为给影视圈开了一个坏头,今后可能会有一些影视项目有样学样,挂羊头卖狗肉,把一个很普通的项目包装成一个热门项目。而就电影本身而言,他也明确表示质量不过关,“属于拉拉杂杂的大杂烩”,“如果片子本身很好,片方也不必采用这样的手段来蒙骗观众了,因为《盗墓笔记》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IP。”
影评人“水怪”指出,这部电影的恶劣程度,不是在于电影拍得好或者差,而是“再好再优秀的电影,也不能这样假借伪装和诈骗消费观众”。“最可怕的是,该片不是几个不懂行的公司做的,所有出品方都是业内的核心公司,他们因为大IP的诱惑力而放弃了职业操守。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却有那么多行业精英去挣这个快钱,这会污染整个行业生态。”
律师建议
观众可向片方要求赔偿
凭借电视剧的影响力,该片预售票房便已达到1.6亿元,上映首日排片超过38%,票房突破3亿元,将同期的《一出好戏》《巨齿鲨》等片远远甩在后面。不过到了上周六,由于口碑遭遇断崖式下跌,该片票房走势滑落明显。根据猫眼的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可能为6.5亿元左右。
“很少遇到这样的片子,上映前万众期待,大盘排片和预售都非常好,我们以为可能会爆,结果上映后骂声一片。在我们影院,有观众看了一半就走了,散场交流的时候,还听到他们说‘看不懂’‘这不是《爱情公寓》’之类的评价。”UME影城双井店运营经理王先生说,他们根据影院预售和网络口碑,及时对排片做出调整。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小强律师分析,片方宣传词给人的理解是,电影《爱情公寓》是同名电视剧的衍生作品、同人改编作品,因此在人物、情节、叙事上应该有关系;如果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差,片方有可能涉嫌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有观众想维权,可以依照规定向片方要求赔偿,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如果构成欺诈,可以要求其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金额。”但他也表示,有关电影虚假宣传的事件国内目前还没看到案例,怎么处理还得看具体个案。